明代著名文学家陈继儒,人称“山中宰相”,在他所著《小窗幽记》(中国三大奇书之一)中写道:“三月茶笋初肥,梅风未困;九月莼鲈正美,秫酒新香。胜友晴窗,出古人书法名画,焚香评赏,无过此时。”对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鲈鱼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在餐桌上的美味佳肴,同时跟古代的酒和月一样能让诗人因它的味美而大发诗兴,即兴而作,千古流传。而在当今社会由鱼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自是不少,有较高的医用价值和使用价值。
花鲈属广温、广盐性鱼类,能生活在海水、咸淡水和淡水中。其适合我国南北不同气候带的海淡水水域养殖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营养价值高。除满足国内市场外,还大量销往港、澳地区和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等国家。
在东南亚国家,最美味的鲈鱼烩大概就是鲈鱼生鱼片。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为著名,它堪称是日本菜的代表作。但大多数是生鱼肉条块,只有鲈鱼剌身等几种,才切得其薄如纸,可以透视盘面的花纹。中国古代的鱼脍,讲究切得愈薄愈好,有时进一步切成细丝,称做“脍缕”。名气最大的鱼脍材料是鲈鱼。西晋未年,吴郡(治所在今苏州市)人张翰在洛阳任职。晋惠帝太安元年(302年)秋天,张翰看到满天飞舞的黄叶,忽然想起现在正是家乡鲈鱼收获的季节,生鲈鱼片搭配莼菜羹下茭米饭的滋味何等鲜美,禁不住高歌一曲:“秋风起兮木叶飞,吴江水兮鲈正肥。三千里兮家未归,恨难禁兮仰天悲。”唱罢,随即辞官回乡吃鲈脍解思乡之苦去了。莼鲈之思自此成为一个典故,当有人思念故乡时,或憧憬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时,或厌倦仕途有意急流勇退时,无论老家产不产鲈鱼,都使用这个典故。
鱼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组成部份,受到上至帝王将相、文人墨客,下至寻常百姓、弄里人家的喜爱。经过长期的发展,在唐宋两朝达到极盛,元明以后渐见衰微,到清末成为昨日黄花,于是便从中国的主流饮食中慢慢消失了。
如今,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返古,生鱼片也逐渐回到了国人的餐桌上。而福鼎作为中国鲈鱼之乡,以盛产肉质肥美的鲈鱼而闻名。
中国鲈鱼文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鲈鱼文化博物馆,修建于2012年5月,由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立,总面积为1000多平米,共分为七大主题展区,针对每个展区进行个性化设计,旨在弘扬中国鲈鱼文化。
博物馆被国家海洋局教育中心授予“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”“新时代宁德市百个社科普及基地”“福鼎市社会科协普及基地”等称号。为发挥和利用好我馆的资源,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让更多的人对中国鲈鱼之乡、对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有更充分的了解,闽威以鲈鱼文化旅游节、中国鲈鱼之乡为载体,开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动——通过文化旅游节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鲈鱼文化博物馆;以博物馆展览资源为依托,建立与学校教育互补的第二课堂,通过与福鼎市院校合作,将博物馆作为学校的合作基地,建立馆校共建的长效机制,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,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触觉体验,以更好的解读海洋文化;自博物馆建立以来,每年接待参观游览人数达上万人,其中有来自埃及、迪拜、丹麦及日本等国的贵宾,也有我国国家、省市级领导人的悉心指导。与此同时,为了更好的弘扬鲈鱼文化精神,闽威经常开展不同的活动主题,如宁德市小记者团的采访活动,让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解析鲈鱼文化;迎接福利院老人,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。
如今,福建闽威实业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生态农业、水产品精深加工、进出口贸易、农业技术研究等多领域共同发展的综合性集团企业。荣誉、嘉奖纷至沓来,“2017年最具影响力水产品企业品牌”、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“水产品专供基地”、“食材供应企业”、“福建省名牌产品”“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”等。29年来,公司坚守初心,始终如一。闽威也将继续践行“取之于水,惠之于民”的宗旨,通过“产业扶贫”、“技术扶贫”、“科技扶贫”等方式,让桐江鲈鱼产业成为助力我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之一。